嘉宾: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赵勇先生;市科技局副局长田盈先生;市经济信息委总工程师林耕先生;市农业农村委总农艺师骆凤玲女士;市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力先生
主持人:何涯
文字实录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何涯】 14:03?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为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要,今年1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重庆市推动中医药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赵勇先生为大家解读《行动计划》,并就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回答提问。
【何涯】 14:04?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市科技局副局长田盈先生,市经济信息委总工程师林耕先生,市农业农村委总农艺师骆凤玲女士,市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力先生,他们也将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何涯】 14:05? 下面,首先有请赵勇先生为大家介绍相关情况。
【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赵勇】 14:06?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出席今天的发布会,也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中医药产业涵盖一二三产,服务于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保障,也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将现代中药作为高成长性产业纳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统筹谋划。为推动全市中医药产业加快发展,1月9日,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推动中医药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渝府办发〔2025〕4号)。下面,我从《行动计划》的发展目标、保障措施、主要特点等三个方面,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赵勇】 14:08? 首先,在发展目标上,《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培育营收规模达100亿元的领军企业1家、50亿元企业2家,打造2个百亿级、4个50亿级产业集群;培育10亿元中成药大品种5个、上亿元大品种40个;省部级及以上中医药科研平台达45个,研发中药创新药1—2个;新增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全国(青年)岐黄学者6名以上。到2027年,全市中药材种植、中药加工产值超过430亿元,着力打造立足西部、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具有重庆辨识度的现代中医药产业集聚区和全球知名中医药文旅康养目的地。
【赵勇】 14:09? 其次,在保障措施上,《行动计划》提出强化市级中药材产业链指导部门工作力量,建立扁平式运行调度机制,明确由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牵头研究重大事项、重大政策,要求各区县政府严格落实中医药产业发展主体责任,推动行动计划落地见效。提出统筹多渠道资金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鼓励市级产业投资基金市场化参与中医药产业股权投资,鼓励银行金融机构丰富信贷产品供给,开展中药企业仓单质押贷款、中药产业复合式供应链融资,加大保险力度和中药材种植养殖补贴力度等。提出加强“渝产中药”宣传,着力打造“渝见岐黄”中医药文化宣传品牌,大力营造全市上下发展中医药产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赵勇】 14:11? 最后,为大家介绍《行动计划》的三个鲜明特点。最突出的特点是,打通了全产业链条。《行动计划》是一个推动全产业链统筹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针对中医药产业链条长、环节多、政策合力和工作合力有待加强等问题,给出了符合重庆实际的解决方案,强化中药材从“田头”到“口头”的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政策供给,推动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互联互通互补。第二个特点是,打造重庆辨识度品牌。如:第1条,优化空间布局,立足重庆现有产业基础,引导区县差异化发展,提出支持打造“大巴山药谷”“武陵药都”等重庆道地优势药材产业集群;第2条,聚力打造“渝十味”,提出建设“渝十味”百万亩级战略储备基地,推动“渝十味”全产业链发展;第7条,培育“渝产中药”大品种,提出发布重庆市中成药大品种目录并支持优势大品种二次开发,打造“渝产中药”品牌;第9条,加快布局食药物质新赛道,提出建设一批食药物质产业基地,打造“三诚特饮”“藿香小可乐”等系列爆款产品,打造“巴渝药膳”品牌;第11条,发展“中医药+”文旅康养,提出支持南川区以“中医药+文旅”为主题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等。第三个特点是,优化全方位全链条服务。《行动计划》第15-18条,围绕优化审评审批、提升质量标准、强化流通储备、支撑临床应用等方面,提出构建“研审联动”创新服务体系,包含实施“一品一策”帮扶、建设中药全流程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产地交易中心和数字化交易平台、支持临床应用等系列措施,助推中医药产业发展。
【赵勇】 14:13? 各位媒体朋友,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我们将强化工作统筹,建立月统计、季调度、年盘点工作机制,做好政策实施的监督检查、量化评估等工作,适时优化完善政策,确保《行动计划》落地见效。谢谢!
【何涯】 14:13? 谢谢,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媒体机构。
【重庆电视台记者】 14:13? 您好,我是重庆电视台的记者。我们注意到,国家层面鼓励各地根据地方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制定中药质量标准,请问重庆在这方面有没有自己的考虑?在制定和落实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何涯】 14:15? 谢谢,这个问题有请王力先生回答。
【市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力】 14:15?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中药标准和中药材生产是保证中药质量安全有效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中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中药质量标准制定方面,我们首先是建立健全我市中药标准管理制度,我局对可以申报重庆地方标准的中药材、中药饮片进行了明确,对标准的起草、审查、复核等8个环节进行了细化。同时,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充分发挥我市中药专家的力量,主动靠前指导,确保发布的标准科学、及时。其次,是不断增补我市中药标准。在标准制定中,我局充分考虑地方实际和企业需求,体现我市特色的毛黄堇、川红芪、川黄芩等中药材,熟三七、鳖血柴胡、七叶莲等中药饮片的相关标准已经制定发布。目前发布的《重庆市中药材标准》《重庆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共收载中药材138个和中药饮片301个,填补了重庆市地方中药材标准空白,发挥了重庆市地方炮制特色,进一步丰富了我市临床用药品种,促进了中药产业发展。
【王力】 14:16? 同时,中药材是影响中药质量的源头,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管理规范)是把控源头风险的关键一招。我局会同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医保和林业等部门,积极推进中药材质量管理规范建设。
【王力】 14:17? 首先,搭建中药材质量管理规范建设框架。我局制定发布了多项制度文件,涵盖指导原则、技术参考等,并组建了专家工作组,明确了规范建设“建什么、谁来建、怎么建”的问题。其次,因地制宜加强规划指导。经过深入调研及指导推动,我市多家企业正积极推进近20个品种开展相关建设;城口、石柱等也立足当地实际,加快推进多个特色品种基地建设。最后,强化龙头企业示范带动。积极鼓励支持我市龙头企业先行先试,完善制度、加强保障、规范管理,太极集团位于石柱的紫苏叶、天宝药业位于城口的灵芝等7个品种生产基地经延伸检查合格,检查结果已在我局官网进行公告,中药材质量规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王力】 14:18?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优化完善我市药品标准制定体系,充分考虑地区习用历史和临床效果,增补/修订我市中药材、中药饮片标准。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集中培训,加快各区县中药材基地高质量建设,大力促进我市中医药传承创新。谢谢!
【何涯】 14:18? 谢谢,请继续提问。
【国际在线记者】 14:19? 谢谢主持人,国际在线提问。我们都知道重庆有一些很好的药材,比如石柱黄连、酉阳青蒿,在国内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请问一下,如何进一步提升渝产中药材的品质和效益?谢谢。
【何涯】 14:19? 谢谢国际在线的记者,这个问题有请骆凤玲女士回答。
【市农业农村委总农艺师骆凤玲】 14:21?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委聚焦职能职责,争取农业农村部产业集群、国家现代农业园区、绿色高产高效等项目资金,着力推动中药材种植业高质量发展,中药材种植规模、种植结构和药材品质持续调优,种药效益稳步提升,持续助推药农增收。2024年,全市中药材产量107.5万吨,同比增长2.3%;种植业产值124.0亿元,同比增长7.2%;黄连、青蒿、山银花、独活、木香等多个品种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持续带动百万药农人均增收超万元。
【骆凤玲】 14:22? 下一步:按照“优化布局,提升加工,培育龙头,强化支撑”的发展思路,持续推动中药材种植业高质量发展。
【骆凤玲】 14:22? 在优化中药材产业布局方面。立足重庆地理环境、资源禀赋、文化传统和产业基础,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定品种、定产地、定标准原则,引导中药材种植向道地优势产区集聚,抑制“盲目跟风”种植现象。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打造“渝东北三峡库区”“渝东南武陵山区”“渝西丘陵山区”三个中药材产业带,不断提升“渝十味”“大巴山药谷”“武陵药都”品牌影响力。
【骆凤玲】 14:23? 在提升中药材产地初加工能力方面。引导中药材主产区县用好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加快建设完善初加工基础设施和引进成套设备;建设一批清洁、规范、安全、高效的现代化药材加工和贮藏示范基地。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联合打造产地加工集群,实现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标准化发展。
【骆凤玲】 14:23? 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方面。积极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构建产业联盟,通过“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等方式,稳定药材品质和价格,提高市场竞争力,培育壮大一批生产经营主体。近年来,通过推广“公司+”生产模式,全市培育了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4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97家。比如:重庆泰尔森制药有限公司在石柱县沙子镇以“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发展近万亩黄连,带动1000户农户户均年增收2.3万元。
【骆凤玲】 14:24? 在强化科技支撑方面。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鼓励支持企业和科研单位联合开展道地药材品种改良,聚焦黄连、黄精等中药材连续多年种植后,易造成品质下降、产量降低等突出问题,强化协同创新攻关,创建一批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全力推动全市中药材种植业提质增效。
谢谢!
【何涯】 14:25? 谢谢,请继续提问。
【香港商报记者】 14:25? 您好,香港商报记者提问。我们注意到这个《行动计划》里提到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等,请问重庆在科技创新赋能中医药产业发展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何涯】 14:25? 谢谢香港商报的记者,这个问题请田盈先生回答。
【市科技局副局长田盈】 14:27? 谢谢记者的提问。市科技局将聚焦中医药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一体化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创新平台搭建、成果孵化转化、创新主体培育等工作,以高水平科技创新赋能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田盈】 14:27? 强化关键技术攻关。聚焦道地优势中药材,着力在道地性特征表征、抗生素替代等方面攻克一批关键技术难题,开展道地药材关键组分分析和纯化技术研发,研发“中医药+”衍生产品,开发天然组分高附加值营养素,推动中药产业向大健康领域拓展,打造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的“爆品”。
【田盈】 14:29? 强化AI+赋能中医药发展。支持开展人工智能驱动优质中药材种质资源筛选、现代中药创制、中医临床诊疗、中医康养等,推动中医药生产更精智、用药更精准、疗效更精确。比如,我市正在建立人工智能中药筛选系统,构建中药—靶点—疾病互作知识图谱,建立中药神经网络药效预测模型,助力开展中药成分解析,优化和改良中药配方。
【田盈】 14:29? 打造高水平创新链条。支持创建中医药类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提升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等现有平台能级。积极构建集人才培育、技术突破、产品研发、中试验证、标准制定为一体的中医药全链条创新平台。依托创新平台和人才计划加快聚集一批高水平人才团队。
【田盈】 14:29? 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探索中医药成果转化改革新路径,加快成果培育,支持开展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激励等改革。深入实施中药材创新重点突破行动,围绕黄精、黄连等道地优势中药材,加速推进科研成果管理、成果推广应用、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工作。
【田盈】 14:30? 培育高质量创新主体。积极培育中医药类科技领军企业,持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商业模式成熟的高新技术企业予以重点培育,进一步健全政策服务体系,推动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关键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
谢谢,我就介绍这些。
【何涯】 14:30? 谢谢,请继续提问。
【重庆日报记者】 14:31? 您好,重庆日报记者提问。中药工业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请介绍一下在推动现代中药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何涯】 14:31? 谢谢重庆日报的记者,这个问题有请林耕先生回答。
【市经济信息委总工程师林耕】 14:32? 感谢记者的提问。市经信委将全面落实《行动计划》,聚力“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聚焦现代中药产业创新发展,从“增品种、树品牌、提质效”等方面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林耕】 14:32? 一是加快创新品种挖掘。聚焦临床用药需求,支持创新中药研发成果转化,推动已上市中成药改良和经典名方传承,引导企业挖掘停产和销售量较小的上市中成药的临床价值,加大对具有临床优势品种的推广力度。同时围绕“中医药+”产业,鼓励企业以“渝十味”等渝产道地中药材为原料加快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特医食品的研发及应用,开发一批“药食同源”产品,打造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的“爆款”产品。
【林耕】 14:33? 二是聚力卓越品牌培育。支持老字号传承发展,以产品临床价值、市场价值的提升带动老字号品牌价值的提高,全力推进品牌建设及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港澳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鼓励市内优质中药企业出海,开拓新兴医药市场,不断增强企业在海外市场的适应性,扩大优势企业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提高“渝产中药”的国际影响力。
【林耕】 14:33? 三是加速制造数智能力跃升。提高中药制造数智化水平,鼓励企业建设全流程质量溯源体系,强化工业互联网在中药生产领域的创新应用,加快建设中药行业产业大脑,推动全产业链数据协同,支持国药太极等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未来工厂”,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与技术应用,切实提升中药行业生产质效。
今天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何涯】 14:33? 谢谢,下面最后一个提问。
【新华网记者】 14:34? 我们想了解的是,《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全市新增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不低于30个”的发展目标,能否介绍一下目前全市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情况,下一步将采取哪些工作举措?谢谢!
【何涯】 14:34? 谢谢新华网的记者,这个问题有请赵勇先生回答。
【赵勇】 14:34?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作为临床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的重要支撑,也是中药新药的“孵化器”,对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推动医院特色专科建设与发展和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截至2024年底,全市取得批号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共计251个,其中注册品种100个、传统中药制剂备案品种151个。近两年,全市共新增备案品种14个。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动全市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高质量发展。
【赵勇】 14:34? 第一个方面,强化政策制度供给。2025年,我们将联合医保、药监等部门重点针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临床研发、注册备案、生产配制、流通使用、激励保障等方面拿出务实举措,进一步优化注册备案、调剂使用程序,推动新品研发和全市应用,力争实现全年新增备案数量达到10个以上、产值增加20%以上。
【赵勇】 14:35? 第二个方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人才梯队培育项目,不断拓展培训、进修、交流渠道,加快培育组建一支由临床医生、药学人员、科研人员、企业人员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发团队,切实提升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研发效率和创新能力。
【赵勇】 14:35? 第三个方面,搭建“产学研医”合作平台。组织医疗机构与企业、科研院所进行专项对接,围绕临床重点学科和优势专科,针对临床用药需求、经典名方挖掘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制剂研发。同时,我们鼓励医疗机构在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基础上,就协定处方及人用经验收集等与企业开展早期合作,提高中药制剂向新药转化的成功率,到2027年,力争实现1-2个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转化为中药新药。
【赵勇】 14:36? 第四个方面,强化示范引领。打造重点品种,深度挖掘活血贴膏、济生乌梅片等10个首批优势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发展潜力,特别是2024年产值达到1000万元的活血贴膏。进一步强化临床证据收集,促进中药制剂进一步改良、提升,做大、做亮明星制剂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打造示范机构,对市中医院、市中医骨科医院这种基础好、有特色、积极性高的医疗机构,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助力其打造成为制剂示范医院,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发展。
谢谢!
【何涯】 14:36? 谢谢。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今天的记者提问环节就到此结束了。中医药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对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市政府新闻办也诚挚邀请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持续关注本次《行动计划》的推进和实施,推出澳门威尼斯人官网,澳门威尼斯赌场有影响的报道。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市政府新闻办祝愿各位记者朋友们新春快乐、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